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案例
导言:近期,中山七院胸外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患者。一名从武汉来的29岁小伙,平时的他与正常的年轻人一样,过着规律的上班族生活,身体健康。然而在短短2个月里,他被疾病侵袭,频频出现胸痛、气促的症状,稍活动下,甚至还会窒息。来到中山七院就诊时,他十分憔悴,与病历本上的证件照相比,完全不像一个29岁的青壮年。他甚至无法自行行走,也不能平躺,只能坐着一直吸氧。 01病史资料Part 1 痛苦不堪 失去希望患者小李,男,29岁,2个月前的一天,小李像往常一样上班,在小跑赶上公交后,他忽感自己胸堵,没法大口的喘气。稍微休息后,就恢复过来,便以天气为由,而并未多心。可这之后,小李胸痛、气促的频率越来越高,偶尔快走或小跑后甚至根本无法呼吸。  “呼吸都成了奢侈品。”他的胸口堵得慌,觉得自己“缺氧”,有时甚至想过给自己买个氧气瓶。 小李十分不安,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他不得不到附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胸腔纵隔内,有一颗跟橘子一样大的肿物,直径大约10公分。第二天小李父母就立刻把他接回了老家。 5月中旬,他又来到武汉某三甲医院就诊并做进一步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肿物是“生殖源性恶性肿瘤”。考虑到肿瘤巨大,手术风险极高,医院建议小李先化疗,待肿瘤缩小,再做手术。 在父母的陪同下,小李做了化疗。然而复查结果显示,这颗肿瘤非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迅速增大了。 5月下旬复查CT发现,这颗肿瘤直径又增加了3公分,而小李胸闷、心慌、气促的症状更是进一步加重。再加上化疗后的副作用,小李常有“濒死”的感觉。 最后医生建议:“肿瘤巨大、进展快,患者身体状况极差,手术风险高,不考虑手术治疗。” Part 2 中山七院医生上演“绝地反杀”点燃生命奇迹小李的父母没有放弃一丝希望。他们向深圳的朋友了解后,闻知中山七院医生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辅助技术,于5月30日,带着小李来到中山七院。 接诊的医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甚至怀疑小李进错了诊间。这名资料上写着29岁的年轻小伙,来就诊时根本无法自己走路,坐在轮椅上的他一直戴着氧气罩,缺氧非常严重,稍一活动就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他被立刻收治进胸外科,医生抓紧时间完善了各项检查。谁知,胸部CT复查结果出来后,在场的人无不震惊:仅仅几天,这颗“橘子”长成了“柚子”,直径达到20公分!   “这颗大肿瘤占满了整个右侧胸腔,压迫到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右肺受侵,并与主动脉、气管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梗阻、心脏大血管受压移向左侧。” 胸外科张军航主任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PET-CT检查排除了身体其他部位的转移。CT显示巨大肿瘤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二维CT图02三维可视化术前影像评估三维可视化全景影像图占位跟肺血管关系占位跟上腔静脉关系占位跟支气管关系03术前讨论及手术过程 胸外科团队决定迎难而上,为小李手术切除肿瘤。  术前,胸外科团队还采用深圳旭东3D+人体可视化系统,重构了肿瘤与周围脏器、组织,如肺、气管、心脏、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并据此制定了包括麻醉气管插管方式、术中体位、血管置换等一系列应急方案,为术中精准切除肿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医务处的组织下,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放射科以及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进行MDT多学科讨论,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围术期安全保驾护航。 6月4日,胸外科与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紧密合作,经过将近12个小时惊心动魄的紧张手术,成功将肿瘤从心脏、主动脉、上腔静脉、无名静脉、肺动脉、支气管及膈肌等脏器组织围成的“致密粘连、密不透风”的“窝”中完整切除,并切除受侵右全肺。切除的肿瘤标本:大小约22cm*17cm*15cm,重约2.6kg术后,小李立刻转入重症医学科,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护下,第2天就顺利转回普通病房。他恢复得十分顺利,心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胸部CT复查显示肿瘤已完全切除。  此次病情虽然凶险,但是凭借胸外科医生团队的精湛技术,旭东3D+人体可视化系统的精准助力,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点燃生命奇迹! 04讨论在这个病例中,3D可视化技术能精准判断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比CT更具有优越性。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第一:3D可视化技术能够做到精准的术前评估。 这个病例,利用3D可视化软件,将二维医学图像转换为三维的立体模型,真实地展现了右肺区域的巨大肿瘤的范围及其与左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支气管的关系。为手术前方案的准备、风险的评估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第二:3D可视化技术能够方便医生进行术中导航。 方便临床医生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制定更为科学安全的手术方案,以实现精准清除病灶及最大化的血管、脏器保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 第三:3D可视化技术能够便于医生同病人进行病情讨论。 与此同时,患者对病情也有更直观的认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顺畅,使患者家属对手术更有信心,最后决定手术治疗,并顺利治愈出院。
引  言:    8月5日上午,贵州省肿瘤医院儿科主任夏剑锋和主治医生正在对当天上午9点的手术方案进行安排。与此同时,谢先生的妻子抱着女儿小帛(化名)坐在手术室门口的长廊里,心情忐忑不安,马上这位仅有3岁半的小女孩就要面对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    病史资料    今年4月份,3岁多的小帛(化名),因腹部出现异常,被送到贵州省肿瘤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经过医院CT进一步的检查,女孩右边肝脏出现了巨大肿瘤,患有“肝内占位,肝母细胞瘤”, 已经占据了整个腹腔体积的三分之二。肿瘤周围还包裹着诸多血管,这无疑对肿瘤的切除手术造成了巨大障碍,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二维CT图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医生谈及女孩病情 三维可视化术前影像评估贵州省肿瘤医院儿科主任夏剑锋主任团队利用旭东3D+人体可视化软件展现了3D全景影像,3D图像清楚的显示了占位与血管的关系。三维可视化全景影像图三维可视化影像(正位)三维可视化影像(后位)占位跟动脉血管的关系占位跟静脉血管的关系占位跟门静脉血管的关系三维可视化术前手术规划手术规划     手术前,主任夏剑锋和主治医生基于旭东3D可视化影像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手术期应急预案。拟采用最新3D+MR数字智能技术,进行精准手术引导,确保精准手术切除。 3D+MR技术引导,是指利用传统CT/MRI影像,基于人工智能三维可视化技术,经过MR混合现实增强技术、融合立体全息场景,术中实时空间配准技术将规划的手术路径高精度地还原病人真实的解剖和病变部位的解剖关系。依托混合现实技术(MR),医生带上MR眼镜,3D和2D信息实时融合显示在医生的视野中,能方便临床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旭东3D+人体可视化系统”清晰呈现占位与血管关系医生术前利用“旭东3D+人体可视化系统”研究手术规划医生谈及术前的规划及准备手术过程医生阐述术前肿瘤大小3D+MR术中导航讨论在这个病例中,3D可视化技术能精准判断肿瘤与周围脏器、血管间的位置关系,比CT更具有优越性。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 ·       第一:3D可视化技术能够做到精准的术前评估。·       这个病例,利用3D可视化软件,将二维医学图像转换为三维的立体模型,真实地展现了巨大肿瘤的范围及其与各个血管的关系。为手术前方案的准备、风险的评估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       第二:3D可视化技术能够方便医生进行术中导航。·       方便临床医生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制定更为科学安全的手术方案,以实现精准清除病灶及最大化的血管、脏器保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       ·       第三:3D可视化技术能够便于医生同病人进行病情讨论。·       与此同时,患者对病情也有更直观的认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顺畅,使患者家属对手术更有信心,最后决定手术治疗,并顺利治愈出院。
导言:手术室里,医生戴着HoloLens眼镜,病人的病变及相邻组织部位三维立体影像,叠加在病人体表,清楚地呈现在眼前。医生通过手势无接触控制,三维影像可以个体化隐藏、缩放、旋转、移动,可任意角度、任意单独个体化组合,多级多维精准适形组织三维立体解剖结构,完成手术的实时实景精准导航!   这种技术是通过3D+适形可视化技术与混合现实(MR)技术相结合,将三维可视化信息融合在真实环境中,实现三维可视化虚拟图像与现实环境观察方式的统一结合,最终引导实景导航。近日,贵州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完成了省内首例,3D可视化联合混合现实(MR)技术引导下的复杂高难度巨大腹膜后肿瘤精准切除,术后病人康复良好,顺利出院。 病史资料病人男性,61岁。2个月前,病人无意发现自己的左腹部肿大,并感觉全腹胀。近一周开始,病人感觉肚子增长迅速,包块越长越大,腹胀加重。辗转多家医院诊断,因肿瘤太大,手术难度大,无法手术。后经过推荐,慕名于近期来到贵州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外院CT诊断提示:腹盆腔,后腹膜巨大含脂肪占位,考虑腹膜后脂肪肉瘤。 术前诊断全腹部膨隆,入院行下腹部增强CT扫描,提示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病灶,脂肪肉瘤,大小25.4cm*29.4cm,胰腺,脾脏等器官明显受压向后移位。CT三维可视化术前影像评估将病人CT数据导入3D+人体可视化系统进行3D可视化成像,3D图像清楚的提示了:最大肿瘤紧紧压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门静脉血管压迫移位,肿瘤内动脉血供复杂,肿瘤压迫脾脏变形,肿瘤压迫左肾。三维可视化测量肿瘤体积4700ml。三维可视化全景影像图三维可视化影像(正位)三维可视化影像(后位)占位与血管解剖关系占位内血管血管解剖关系多学科MDT会诊手术前,泌尿外科组织了手术麻醉科,病理科,影像科和肝胆外科专家进行多学科(MDT)会诊讨论,基于3D可视化影像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应急预案。拟采用最新3D+MR数字智能技术,进行精准手术引导,确保精准手术切除。3D+MR技术引导,是指利用传统CT/MRI影像,基于人工智能三维可视化技术,经过MR混合现实增强技术、融合立体全息场景,术中实时空间配准技术将规划的手术路径高精度地还原病人真实的解剖和病变部位的解剖关系。依托混合现实技术(MR),医生带上MR眼镜,3D和2D信息实时融合显示在医生的视野中,能方便临床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多学科会诊手术过程    正如术前评估,术中见肿物巨大,供血丰富,占据整个腹腔,压迫胰腺、脾脏及左肾,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方,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主干紧密粘连,手术分离极度困难,手术难度很大,手术操作空间极小,时刻有大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险。手术室里,医生戴着HoloLens眼镜,病人病变及血供关系以3D影像呈现在眼前,根据3D+MR规划“实时实景导航”,贵州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团队近6小时的努力,这例国内领先的复杂高难度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术中照片3D+MR术中导航术中标本 
“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者叫“镜像人”,即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心脏、脾脏在右边,而肝脏位于左边,心、肝、脾的位置好像是正常脏器的镜中像。目前医学上对“镜面人”现象的成因还没有科学定论,多数医学研究者认为,“镜面人”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脏旋转发生障碍所致,与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同时发生突变有关,其发生几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镜面人”是临床上极少见的先天性畸形,除体内脏器位置发生变化,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未改变,“镜面人”的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身体健康、生活都没有影响。“镜面人”一旦患病就会给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带来障碍。因为解剖结构的变异会颠覆医生原有的医学常识,术中如果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和操作手法,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病史资料女性,48岁,反复左上腹部疼痛不适进院检查治疗,入院完善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内脏完全反位,右后叶萎缩。CT图入院之后完善术前检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腹痛加重,伴寒战高热,黄疸进行加重,血压下降,考虑合并AOSC,急诊行ERCP,考虑内脏反位,操作难度大,予以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三维可视化术前影像评估3D可视化提示:结石位于胆总管、右后叶及右前叶起始部,右后支门静脉细小,肝右动脉位置变异,从肝总管前方绕行。三维可视化全景影像图三维可视化影像(正位)三维可视化影像(反位)肝右动脉位置变异,从肝总管前方绕行肝静脉三维可视化门静脉三维可视化胆道三维可视化结石与胆道的关系手术难点及术前评估诊断已明确:肝胆管结石并梗阻性胆管炎。决定拟行手术治疗,经过3D可视化精准术前评估,决定采用腹腔镜手术,胆切胆探,右肝后叶解剖性切除。手术规划1手术规划2“镜面人”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因为解剖结构的变异会颠覆医生原有的医学常识,术中如果按照以往的惯性思维和操作手法,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风险,这是腹部外科难度极高的手术,难度系数仅次于肝移植。     手术难度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手术布孔位置须作相应调整,操作时要注意内脏位置的“镜像”改变,必须仔细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手术;二是手术思维及操作均应“反其道而行之”,有点像开倒车;三是解剖结构与常人的完全相反,“镜面人”还会有血管等方面的变异,结构完全相反,许多精细操作亦变为平时的反手,必须高度留神,稍有不慎,很可能就会破坏血管导致手术失败。手术过程术中照片术中照片术中照片术后标本术后总结手术总结如下特点:1、双主刀以右侧站位为主布局Trocar,五孔法。沿左L切口布局四孔,观察孔位于平脐左侧3cm,利于显露后叶肝脏,同时避免第一肝门操作时的筷子效应;2、所有操作均逆向思维但以优势右手为主操作,第一肝门炎症粘连严重,采用刮吸法钝性显露胆囊三角及胆总管,成功完成胆切胆探取出支架并游离右半肝;3、试图解剖Rouviere沟右后叶肝蒂,因扩张胆管与血管粘连严重无法套出,行Pringle阻断后,肝内Glisson 鞘结扎法,顺萎缩纤维化的右后叶分界线切肝,找到RHV主干后向第二肝门方向推进,至显露RHV全程;4、肝脏面沿扩张胆管向第一肝门方向推进,至右后叶扩张胆管,劈开取石,游离右后叶至第二肝门并移走,萎缩的右后叶像“刀削面”一样被削去…剩下好大的创面!5、胆道镜经肝断面胆管及胆总管再次探查,关闭断面胆管,放置T管。6、术前3D可视化有助于精准判断肝内重要的解剖标志,把控切肝范围。
引言:“肿瘤太大,残肝体积过小”辗转广、深各家医院都不建议手术!从病程发展来看,患者的生存期可能仅有1-2年,再活5年的几率几乎是零!不愿放弃希望的患者妻子,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来到肝胆胰外科主任的诊室寻找最后一线希望!不忍看着年轻生命就此消逝,医院启动了“一院两区”会诊机制,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教授亲自参加讨论,邀请毕教授飞赴深圳与车主任、张教授一起,运用旭东智能3D+人体可视化软件进行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通过精细的手术切除,“极限保肝”方式让一个久病的肝脏获得新生的机会。 病史资料男性,34岁,有先天性乙肝,青年时身体无不适,并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去年9月,患者突感上腹剧烈疼痛,在当地医院急诊就医,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叶巨大肝癌破裂出血。由于肿瘤体积巨大,当地医院无法行手术治疗,仅给予介入止血等保守治疗。平时身体一直康健的患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突然罹患这种不治之症,为了一丝生的希望,一家人辗转广、深多家医院,然而各医院均以肿瘤巨大,残肝体积过小,手术风险过大等原因建议患者介入或靶向治疗。随后,患者先后在当地医院进行了6次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以及5次射频消融术,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重要的是这些治疗让他的肝脏发生严重粘连,身体每况愈下。患者妻子在网上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来到肝胆胰外科主任车教授的诊室寻找最后一线希望!车教授启动了“一院两区”会诊机制,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教授亲自参加讨论后,邀请毕教授飞赴深圳与车主任、张教授一起,用“极限保肝”的方式让一个久病的肝脏获得新生的机会。二维CT图三维可视化术前影像评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车主任团队利用旭东3D+人体可视化软件展现了3D全景影像,3D图像清楚的显示了占位与血管的关系。三维可视化全景影像图三维可视化影像(正位)占位与血管解剖关系占位与动脉及门静脉解剖关系占位与静脉的关系三维可视化精准显示剥离后的门静脉三维可视化术前手术规划车主任安排了相关检查评估,利用旭东3D+人体可视化软件,术前进行了虚拟手术规划,认为患者虽然肿瘤巨大,但通过精细操作选择性保护残肝组织,仍有根治性切除的可能。谨慎起见,车主任与蔡副院长进行会诊,并邀请了医院知名肝胆外科专家毕教授参加会诊和共同手术。手术规划手术规划闯关:手术难点消融、手术、换肝。对肝癌,目前根治性的方式就这三种,而手术是第一选择。可患者不是早就被判定没有手术机会?“他年轻,而且经过我们对残肝体积的仔细评估,应该还有一线希望能为他保留‘原装’的肝脏。”车主任说。理论上如此,可实际操作却异常困难:1. 肿瘤巨大,并且出现过破裂出血,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2. 经过早期11次的反复治疗,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炎性粘连明显,给原本就十分困难的手术又带来了极大的风险;3. 位置刁钻,肝脏肿瘤紧紧的被多支血管包绕,像被一只手紧握一样,术中任何一支血管受损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手术结果右三叶切除,手术难度小,但残肝太少肝功能无法保全,很可能出现肝衰竭!扩大右半肝切除,尽量保证足够维持肝功能的肝脏,才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8月21日,乘坐当天第一班北京飞深圳航班的毕教授,从机场直奔医院,与车主任一起在手术台上小心的分离和精细的解剖,在保证足够残肝体积的基础上完整的切除了巨大的肝脏肿瘤,在深圳支援科室建设的北京总院张教授也参加了手术,历经3个小时顺利完成了这一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手术效果达到完美!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并开始进食喝粥,一周后就顺利出院。车教授说,患者年轻恢复快,肝脏还会出现再生,坚持抗乙肝病毒治疗,这个久病的肝脏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术后恢复良好—文章内容摘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中心”公众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